中亚各国担心以色列——加沙战争可能助长激进主义


文献来源:
原标题 Central Asia Fears Israel-Gaza War Could Fuel Radicalisation
网站名称 INSTITUTE FOR WAR & PEACE REPORTING(IWPR)
发布时间 2023 年 11 月 1 日
文献链接:
https://iwpr.net/global-voices/central-asia-fears-israel-gaza-war-could-fuel-radicalisation
2023年11月1日,IWP驻吉尔吉斯斯坦比什凯克记者米尔扎伊姆·贾尼别克·基齐撰文,就中亚国家对以色列——加沙战争的态度进行了深入剖析。文章指出,中亚各国对此次战争所引发的地区连锁反应深感担忧。尽管中亚各国政府倡导通过政治和外交途径解决争端,但独裁政权、腐败以及对异见的镇压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极端的宗教表达。此次战争不仅动摇了现有经济秩序,其潜在的经济混乱也进一步加深了中亚危机。此外,印度-中东-欧洲经济走廊(IMEC)倡议因沙特和以色列关系正常化的推迟而前景不明,这无疑给中亚地区的经济前景带来了更大的不确定性。该文观点仅供参考,不代表山东大学俄罗斯与中亚研究中心的立场。
中亚分析人士担心,以色列和哈马斯之间的战争可能会在整个地区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进一步加剧激进主义浪潮,而俄罗斯的强硬宣传无疑使局势更加紧张复杂。
中亚各国政府强烈呼吁,要求立即停止一切暴力行为,并通过政治对话与外交谈判解决当前的危机。作为该地区最大的国家,哈萨克斯坦特别强调了遵守与尊重国际法的必要性,并敦促联合国依据相关决议,切实尊重并保障巴勒斯坦人民的合法权益。
尽管公众舆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上述立场,但当前讨论的基调显然缺乏必要的冷静与客观性。社交媒体平台上充斥着激烈的争论,这种情绪化的争论有可能进一步煽动种族和宗教不和,对社会的和谐稳定构成潜在威胁。
哈萨克斯坦总统基金会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萨尔特巴耶夫在接受IWPR采访时指出:“尽管许多穆斯林视伊斯兰国为背离了伊斯兰教核心教义的激进意识形态,然而哈马斯则被视为为巴勒斯坦独立和自决向侵略者发动战争的运动。”另据官方声明披露,吉尔吉斯斯坦议员们已作出决定,愿意捐出一天的工资,旨在“为因以巴冲突升级而饱受苦难的巴勒斯坦人民提供经济援助”。
专家强调,穆斯林身份在塑造人们对特定局势的看法时具有决定性影响。萨尔特巴耶夫阐释道:“冲突的持续升级导致全球范围内大量受害者的抗议活动和集会,这一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穆斯林身份的影响。以阿克萨清真寺为例,作为伊斯兰教的三大圣地之一,其宗教背景进一步加剧了这一趋势。”他特别提到以色列当局于10月24日关闭耶路撒冷清真寺的事件。
自苏联解体以来,中亚地区涌现出许多激进的伊斯兰教组织。许多中亚民众开始恢复更为传统的伊斯兰教形式,部分原因是对苏联时期所施加的无神论的反抗。在这种背景下,独裁政权、腐败以及对任何异议的镇压,导致越来越多的人转向更为激进的宗教表达方式,特别是在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尤为显著。
专家们担心,中东战争可能会为极端分子在中亚地区招募新成员提供可乘之机,从而加剧地区动荡局势。
塔吉克斯坦分析家阿卜杜马利克·科迪罗夫认为,仅凭宗教团结的情感并不能激励人们去深入了解危机的根源。他在接受IWPR采访时指出:“目前,许多人试图通过在社交媒体上发布那些令人心碎的儿童或妇女遇难照片,来彰显自己作为‘穆斯林捍卫者’的身份。”他呼吁公众以更加理性的态度审视当前的局势,“否则,我们将可能仅从宗教对立的视角来看待这一复杂问题,这无疑是非常危险的。”
此外,公众对于中东战争的看法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俄罗斯媒体的影响。特别是在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之后,其在塑造舆论方面的能力已得到充分验证。俄罗斯电视频道主导着整个中亚地区的媒体空间,其影响力不容忽视。
科迪罗夫指出:“大部分塔吉克斯坦人都是通过俄罗斯电视台来获知这些事件的最新动态。然而,在谴责或支持以色列或哈马斯的行动上,俄罗斯电视台并未明确展示其国家立场。”令人遗憾的是,俄罗斯新闻节目中充斥着大量关于加沙居民楼在以色列空袭下倒塌,以及巴勒斯坦平民遭受苦难的画面,而深入分析或背景报道却鲜少出现。科迪罗夫总结道:“在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对媒体运作机制缺乏深入了解的公众更容易倾向于支持对以色列的战争,进而对哈马斯的行动表示支持,尽管哈马斯在多个国家已被界定为恐怖组织。”
乌兹别克斯坦政治分析家法尔霍德·托利波夫持相似观点,他确定俄罗斯的报道具有潜在的危害性。托利波夫指出:“根据俄罗斯媒体的报道,似乎只有一个国家站在正义的一方,而其余所有国家均为错误的一方。在我国,电视屏幕上充斥着俄罗斯频道的节目,这些频道在许多其他国家因各种原因被禁止播出。这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扭曲的背景和严重变形的现实观。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公众对于巴勒斯坦冲突的看法存在显著的差异和分歧,这与乌克兰冲突的情况颇为相似。”
潜在的经济混乱进一步加剧了人们对中东冲突的担忧。中东地区作为世界重要的能源供应地和航运枢纽,其局势的动荡对全球经济具有深远影响。在当前油价飙升和全球经济衰退的复杂背景下,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在中亚地区引发连锁反应,特别是考虑到该地区正处于努力应对由俄罗斯入侵乌克兰所带来的经济冲击之时。
此外,一些专家学者表达了他们对富裕国家及其集团如欧盟,在应对人道主义危机时可能重新分配资源的担忧。这种资源的重新分配可能会使得中亚国家难以获得他们目前所依赖的财政支持,进而加剧这些国家的经济困境。
吉尔吉斯斯坦知名政治分析家埃迪尔·奥斯蒙别托夫进一步指出,这场战争不仅对现有的经济秩序构成了挑战,而且也对建立一条从印度经中东通往欧洲的新贸易路线的倡议带来了不确定性。该构想原被视为推动地区经济合作与发展的重要机遇,但随着冲突的持续,其前景愈发黯淡。2023年9月,在印度举办的二十国集团峰会上,正式宣布了一项新贸易路线倡议——印度-中东-欧洲经济走廊(IMEC)。此走廊计划通过阿联酋、沙特阿拉伯、约旦和以色列,将印度的铁路和港口系统与欧洲连接。
对此,奥斯蒙别托夫表示:“IMEC被视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直接竞争者。”他进一步分析:“然而,这一新贸易路线在穿越以色列时面临的不确定性仍较大。虽然其推迟实施对本地区并未产生直接的经济影响,但从长远来看,印度试图通过该项目在中亚地区构建与中国的地缘经济平衡,这一点不容忽视。”
值得注意的是,沙特阿拉伯和以色列之间的稳固关系是推进IMEC项目的关键要素之一。该项目的宣布正值华盛顿推动两国关系正常化取得显著进展之际。然而目前看来,这一和解进程似乎已被无限期推迟,这无疑给IMEC项目的未来蒙上了一层阴影。
托利波夫主张,在面对新发生的暴力事件时,中亚各国应坚守中立立场,并坚决支持联合国相关决议,特别是那些涉及承认两国并存的决议。他明确指出:“以色列国的建立是基于联合国决议的,同样,联合国也已赋予巴勒斯坦人民建立自己国家的权利。”他进一步强调:“我坚信,现在是巴勒斯坦人民最终获得国家地位的适当时机,联合国应明确表明,一方面确认巴勒斯坦国的建立,另一方面不接受在加沙地带采取严厉行动。因此,正如国际社会所达成的共识,两国方案应当成为实现和平的基石。”
奥斯蒙贝托夫强调,冲突中的人力成本应当成为各方政治立场的核心关切。他指出:“无论是平民、儿童、老人还是妇女,在任何战争中都会承受巨大的痛苦。我们必须坚决防止任何形式的人道主义灾难。”“平民应享有选择进入能够获得必要医疗援助、水源和食物等基本生活保障地区的权利。”
(编译:杨雨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