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核武器条约在亚太地区法律化、制度化的前景


自上世纪世界首次使用核武器以来,亚太地区拥核武国家的数量已增至8个,成为核武器的集中地。该地区在广泛建立核武器指挥、控制和通信系统的同时,陆、海、空各领域都部署了大量战略和战术核武器,并建立了延伸核威慑国家联盟。
当今国际社会严格限制核武器的法律较为薄弱,现存问责制对于使用核武器或核威慑的行为以及对其协助的行为往往无法发挥有效作用。拥核国家要么无视法律,要么运用选择性承认核不扩散条约的部分内容,来掩饰自身拥有核武器的非法性。
目前,世界各国可以大体划分为三大类:拥核国家 ——核不扩散条约承认的五个拥核国家以及其他四个拥核国家(可能还有更多);核支持国家——主要为依赖美国延伸核威慑的国家和其他支持核武器的国家;支持禁止核武器条约的国家。
禁止核武器条约(Treaty on the Prohibition of Nuclear Weapons,以下简称TPNW)于2021年1月22日正式生效。但该条约的签署情况不容乐观,距离走向制度化和发挥预期效果还很遥远。那么TPNW能否真正推动国际社会由禁止核武器走向消除核武器?
一方面,现行国际法并未有效降低核武器的意义,甚至在某些方面,诸如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等反而提升了核武器的价值和合法性。而TPNW对核武的全面限制则不仅使核武器失去合法性,而且对各国的核实践进行了重大限制,迫使相关国家改变在地区安全中的核武器政策,有效降低了核武器的意义。
另一方面,由于TPNW仅对签署和批准条约的缔约国具有约束力,所以亚太地区的拥核国家和核支持国家显然打算无视或废除该条约(如美、日、韩、澳)。此外,TPNW是由主权国家制定的,具有一定的片面性。鉴于此,可以考虑以下解决方案:增加条约缔约国数量;宣布核武器非法,降低核武器的意义,建立约束拥核国和核支持国核活动的国际规范;为依赖延伸核威慑的国家寻找替代方案;寻找第一个跨出核门槛的国家。
推动国际社会从禁止核武器转向消除核武器的关键是TPNW的制度化和普遍化。为此必须推动各地区内的TPNW支持国与拥核国和核支持国加强对话。在地区对话中,下列话题具有重大意义:
TPNW是对全球核霸权的反抗
对于TPNW来说,核不扩散条约是否具有首要地位
关于否定核武器、降低核武器的意义并使其非法化路径的讨论
关于跨出核门槛国家的讨论
对于核支持国家以及延伸核威慑的讨论
对于地区内核武器指挥、控制和通信系统要素的讨论
“适用”的核武器核查制度
将太平洋岛国纳入TPNW对话的重要性
两个关键选择:是否以核不扩散条约为基础和是否要否定拥核国家的问题
一方面,核不扩散条约不应是亚太地区对话的起点。核不扩散条约着重于一系列核军备控制、核安全和防扩散措施,而这些措施往往或明或暗地会增强拥有和使用核武器的合法性。此外,核不扩散条约所规定的各类行动进展缓慢,实施较为困难,五个拥核成员国也没有践行应该承担的裁军义务。
另一方面,应避免否定拥核国家。首先,这会反向推动美国等大国打破对拥有和使用核武器的限制。第二,相关国家可通过相应的战略行动抵御舆论的影响,甚至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会挑战或改变核问题上的主流话语。因此,应采取更加安全且更具创造性的解决方案。其一,将拥有和使用核武器非法化,表明当前的核实践有悖于现行的国际规则、惯例和平等原则。其二,降低核武器在国家防务政策中的作用,这需要与支持拥有和使用核武器的国家进行对话,并对核武器的局限性、使用核武器可能带来的后果,以及替代方案进行探索。
我们能不能找到一个跨出核门槛的国家?
是否会有拥核国家自愿放弃核武器并加入TPNW呢?英国应是一个候选国,因为其核能力严重依赖美国,同时其主要核武所在地苏格兰目前出现了严重的政治不稳定。即使如此,如果没有非常强烈的反抗行动,有核国家几乎不可能放弃其核能力,因此需要建立一套指标体系,以评估拥核国家可能跨出核门槛的距离。
核支持国家与延伸核威慑
当前大多数核支持国家都是美国的盟友,想要加入TPNW就必须放弃依赖美国延伸核威慑的政策,退出与美国在核武器方面的任何政府间军事机构,但这必将遭到美国的阻挠。此外,当前主要拥核国家只有美国实施了延伸核威慑。一方面,放弃延伸核威慑因为在战略上有利于中国和俄罗斯,可能被美国视为敌对攻击;另一方面,放弃延伸核威慑将对北约国家的安全带来危害,会破坏北约内部对于拥有和使用核武器的微妙共识,但同时却不会对中国和俄罗斯产生影响。因此,需要依赖延伸核威慑的国家重新考虑这一战略的有效性。
地区内的核指挥、控制与通信体系将成为TPNW的障碍
放弃延伸核威慑和加入TPNW是不同的,因为部署在核支持国家的核指挥、控制与通信体系(以下简称NC3体系)违反了TPNW 1(e)条款关于不协助的规定。当前世界上至少有18个国家建立了各类NC3体系,其中主要是美国建立的。以澳大利亚为例,澳政府同意美国在其境内部署NC3体系,松树谷卫星地面观测站是美国在境外最大的情报机构之一。松树谷的地面中继站和红外卫星违反了TPNW的规定,尽管其内关键设施主要用于防卫,但也可以为核攻击提供帮助。
“符合目标”的核查机制
TPNW缺少严格的加强核设施检查的条款,其核查机构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它的实际工作有助于成员国的不断增加,并最终实现消除核武器的目标。针对拥核国来,该条约第4条提出了先销毁核武器再加入TPNW和先加入TPNW再销毁核武器两条路径。TPNW将对核裁军承诺的评估推迟到未来,并着眼于建立一个由多主体组成的权威核查机制和科学咨询机构。它将核查范围扩展到包含核燃料循环和核反应控制、核武器研发、武器交付和系统集成以及核军事化四个方面,形成了一套全面的核武器检查指标。其中,武器交付和系统集成以及核军事化核查主要由核军备协议下的各类机构进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联合国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组织筹备委员会组建的国际监察机构(IMS)。然而,哪些国家的技术应被纳入核查机制以及在何种制度、法律和安全条件下进行核查,目前的单边核查能力是否要纳入集体安全制度,仍是未解决的重要问题。
忽略太平洋地区岛国的后果
当前亚太地区的核对话框架常常忽略太平洋岛国。但事实上,一方面由于其本身属于小国,近年来国际联系较多,将其纳入对话框架有利于更好地构建对话网络;另一方面,太平洋岛国曾有过被殖民和作为大国核试验场的经历,因此与核问题密切相关,它们的加入更有利于和拥核国家进行直接对话。
TPNW第6条有两项积极的法律和政治创新,分别是为核试验幸存者提供援助以及对核试验受害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补偿。这有利于使TPNW各缔约国承担一定的集体责任,其关于核武器非法化的对话也有利于促进地区各国为履行相关义务采取共同行动。
有关TPNW的地区对话主题
艾伦·贝姆 (Allan Behm) 认为,区域内的无核国家需要考虑拟定有关停止裂变材料制造、促进拥核国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以及进一步加强国际原子能机构监督机制作用的方案;区域内的核支持国家应尝试在中国参与下重启核谈判,并使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恢复活力,规劝美国放弃核战争和倾听来自东盟国家的声音。彼得·海耶斯(Peter Hayes)认为,对话应围绕NC3体系的法律标准和透明度来展开,降低再次使用核武器的风险。
TPNW在疫情大流行和严重气候变化时期的角色变化
当今人类社会正面临严重的气候变化威胁,其对全球社会关系和政治系统的冲击导致TPNW的重要性上升。因为严重气候变化会导致世界各国对于战争恐惧的增加,从而驱动各国内外政策的改变。新冠肺炎疫情也使得依赖核武器的危险增加了。世界可能因为气候变化再次进入类似冷战时期的国际冲突模式,核战争的风险将大大上升。TPNW致力于禁止和消除核武器,其工作具有紧迫性。如果世界陷入激烈的、全球范围的气候冲突,而核武器未能接近消除,那将是整个人类的灾难。
(编译:曲子寰)
文献来源:
Journal for Peace and Nuclear Disarmament
链接:
https://doi.org/10.1080/25751654.2021.1908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