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俄罗斯与中亚研究简报第十二期

作者: 时间:2024-10-26 点击数:


乌克兰危机背景下中俄关系的问题与前景



                                 


文献来源:

原标题ПРОБЛЕМЫ И ПЕРСПЕКТИВЫ ВЗАИМООТНОШЕНИЙ КИТАЯ И РОССИИ В УСЛОВИЯХ ВОЕННОГО КРИЗИСА НА УКРАИНЕ

网站名称 CYBER LENINKA

文献链接 https://cyberleninka.ru/article/n/problemy-i-perspektivy-vzaimootnosheniy-kitaya-i-rossii-v-usloviyah-voennogo-krizisa-na-ukraine


本文分析认为,在乌克兰危机和面临西方制裁压力的背景下,俄罗斯和中国成功地克服了障碍,在政治和经济领域的关系正在发展。两国发展人道主义合作有助于加强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有助于加强欧亚经济联盟、上海合作组织和金砖国家内部的合作。我们编译了该文,本文观点仅供参考,不代表山东大学俄罗斯与中亚研究中心立场。


一、乌克兰危机背景下的中俄政治关系

俄乌冲突从根本上改变了俄罗斯与西方集体的关系,西方在俄罗斯特别军事行动开始后,对俄罗斯实施了近2万项制裁,莫斯科也宣布转向东方的外交政策。中国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关系也在恶化,美国正试图通过制裁施压来遏制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并与盟国接触,在亚太地区建立军事联盟体系。俄罗斯联邦总统普京在2024年2月9日接受采访时对此发表观点:“……西方惧怕中国甚于俄罗斯……就购买力平价而言,就经济规模而言,中国已经超过了美国……中国的经济正在飞速增长

为了遏制中国日益增长的经济实力,除了先前实施的制裁措施外,拜登政府还实施了新的限制措施,包括禁止向中国出售芯片。简·普萨基还威胁中国当局说,如果他们无视对俄罗斯实施的制裁,将面临严重后果。需要补充的是,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及其修订版将中国与俄罗斯并列为美国利益的主要威胁。这意味着华盛顿将利用“分而治之”的原则阻碍俄中关系加强,在俄乌冲突过程中首先“借乌克兰人之手”对付俄罗斯,再与中国在亚太地区对抗。

对此中国当局担心,如果俄罗斯在乌克兰的特别军事行动目标无法实现,并且自身实力被严重削弱,中国将孤军应对,这对中国极为不利。正因为如此,在专门讨论俄罗斯特别军事行动的联合国大会上,中国对谴责行动的决议投了弃权票,没有对俄罗斯实施制裁。俄乌冲突开始后,习近平主席在与普京总统的电话交谈中表示,希望俄罗斯和乌克兰举行谈判,因为和平解决两国之间的冲突符合国际社会的利益。与北约和欧盟组成反俄联盟,向基辅政权提供军事援助不同,习近平主席主张通过外交手段解决乌克兰危机。这种策略能够解决两个问题:维护与俄罗斯的战略关系,同时不破坏与美国已经恶化的关系。与此同时,北京必须防止以华盛顿和布鲁塞尔为中心的反华联盟的建立,避免他们的制裁,因为这些制裁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莫斯科和北京面临着来自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集体的共同威胁。为了化解矛盾,北京表现得更为克制。出于经济原因,北京希望与华盛顿和布鲁塞尔保持联系,而莫斯科则采取了更为激进的立场。

在这一背景下,莫斯科和北京在关键国际问题上不谋而合或彼此接近。2024年1月台湾大选,主张台湾独立的赖德清获胜,莫斯科对这场大选结果的态度就表明了这一点。这一立场是“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此外,莫斯科和北京在二十国集团、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亚太经合组织和其他多边平台(包括联合国及安理会)中进行了富有成效的互动。

与此同时,中俄政治关系中也存在瓶颈,这对莫斯科的国家利益产生了负面影响。例如,尽管克里米亚是在2014年公投的基础上并入俄罗斯的,但北京仍然不承认克里米亚并入俄罗斯的合法性。这主要是因为中国部分地区存在问题,有可能滋生分裂主义情绪。在习近平关于结束乌克兰军事冲突的和平倡议中,有这样一句话:“……尊重所有国家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 这与莫斯科关于将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赫尔松和扎波罗热的领土并入俄罗斯联邦的立场有些不一致。

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俄罗斯联邦共同反对美国在世界上的军事霸权,但并不打算建立中俄军事政治联盟,因为这与中国的官方政策相悖。这也是中国不向俄罗斯提供军事援助的原因:不仅是因为西方制裁,还因为这会破坏中国在2023年促成伊朗与沙特阿拉伯的和解中塑造的和平缔造者形象。

在俄罗斯与西方国家集体关系的问题上,北京试图在联合国采取中立立场或弃权,从而在对立双方之间取得平衡。对此,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上说:“莫斯科并不指望北京在所有事情上都与之配合”。

然而,在与西方集体关系恶化的背景下,中俄伙伴关系需要得到加强。对俄罗斯和中国来说,最重要的是共同加强联合国安理会作为全球和地区安全保障机构的作用,加强上合组织、金砖国家和RIC(中印俄三国)在互利领域的合作,加强军事技术合作,在西方制裁背景下加强经贸关系。法国“国民阵线”领导人玛丽娜·勒庞认为,如果莫斯科和北京继续这样做,“这将给西方带来非常危险的局面”。

二、西方制裁背景下的中俄经贸关系

以下因素决定了俄罗斯会深化与中国的经贸关系:必须打破反俄联盟的经济封锁,在其市场上以中国产品替代西方产品,同时为本国产品开拓新的市场,而中国是关键市场之一。由于以下原因,北京也有意发展与莫斯科的关系:发展与俄罗斯的经贸关系有助于中国应对西方的经济挑战。与此同时,中国还能购买大量俄罗斯原材料,并填补俄罗斯市场的空缺。此外,如果与华盛顿关系恶化,美国将阻止波斯湾国家向中国供应能源,那么俄罗斯将在中国经济原材料来源多样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因此,面对西方制裁,发展与莫斯科的关系是中国当局的可靠选择。

2022年12月,习近平指示政府增加对俄罗斯能源和农产品的进口。北京还增加了对俄罗斯基础设施的投资,投资领域不仅包括传统的能源和农业部门,还包括汽车、家用电器和食品加工等领域。然而,为了不沦为中国的原材料附庸,俄罗斯政府正在加快发展国民经济,重点生产高科技产品。

此外,中俄原油管道二线和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投入运营。滨海1号和滨海2号国际陆海联运交通走廊等项目也已成功实施。为了增加对中国的煤炭供应,贝阿铁路和西伯利亚大铁路正在加速重建。2023年1月,黑河-布拉戈维申斯克公路大桥因货运量增加而改为全天候运行。

俄罗斯石油公司首席执行官伊尔戈·谢钦预测,到2040年,中国对俄罗斯天然气的消费量将翻一番左右。中国以10%-30%的折扣获得俄罗斯的原材料,因此,尽管受到西方制裁,俄罗斯的国库仍在充实。此外,在利雅得的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领导人会晤时,中国建议他们用人民币进行石油贸易,这对俄罗斯有利,因为这有助于削弱石油美元。

为此华盛顿加大了对与俄罗斯合作的中国银行机构的压力。因此,中国的商业银行——兴业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等——在2024年对俄罗斯信贷机构的付款实施了限制。与此同时,中国最大的银行之一中国银行仍然接受俄罗斯公司的付款,并且没有计划限制与俄罗斯的交易。中国数百家地区级银行也实行同样的政策。尽管如此,部分中国银行拒绝付款的事实也表明,需要一个替代美元的国际金融体系。为此,俄罗斯科学院中国与现代亚洲研究所与国际商务合作协调中心共同编制了中国对俄投资发展预测指数(A1)。巴西总统卢拉建议考虑创建“金砖国家和南方共同市场的货币”,用于相互结算,摒弃美元。

然而,中俄经贸关系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如下:俄罗斯在中国-蒙古-俄罗斯和中国-欧洲过境通道中的作用很小,因为这些都是中国的项目;俄罗斯法律缺乏灵活性,侵犯了中国投资的利益,无法保障其安全;俄罗斯联邦的税率较高,而中国的税率较低;建立合资企业的程序过于官僚化;俄罗斯联邦在国际市场上过渡到以卢布计价结算,这影响了中国公司的利益。

俄中两国政府和经济学家正在共同研究如何消除阻碍俄中合作发展的障碍。2023年,俄中贸易额增长26.3%,达到2401.1亿美元,这为加强俄中关系奠定了基础。2023年3月,习近平在莫斯科会见弗拉基米尔·普京时,提出了进一步发展经贸关系的若干领域。他在会晤中指出:“……双方应加强协调,扩大能源、资源、机电产品贸易,扩大信息技术、数字经济和服务贸易合作”。因此,在2023年12月举行的第九次中俄财长对话会上,双方签署了关于审计准则及监管等效备忘录。本文件条款的成功实施将有助于俄罗斯和中国减少以本国货币结算的制度障碍,消除现有的贸易壁垒。

三、结论

通过对两国关系现状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首先,随着乌克兰危机的持续,中俄关系正经受着来自西方集团全面制裁压力的考验。尽管存在这种压力,中俄两国的政治关系仍呈现出积极的发展态势,这在现代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其次,面对前所未有的反俄制裁,俄罗斯经济继续发展,并积极吸引中方投资。然而,在经济领域的双边合作还存在一些障碍:俄罗斯投资环境恶劣、法律缺乏灵活性,无法保证中国企业的安全;俄罗斯联邦的税率较高,建立合资企业等方面的程序过于官僚化。俄中两国政府和经济学家正在研究如何消除阻碍俄中合作发展的障碍。

(编译:葛邱嫣)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下一页

版权所有:山东大学俄罗斯与中亚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