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约与东北亚:日益紧密的伙伴关系


文献来源:
原标题 NATO AND NORTHEAST ASIA: A GROWING PARTNERSHIP
网站名称 9DASHLINE
文献链接:
https://www.9dashline.com/article/nato-and-northeast-asia-a-growing-partnership
2024年8月8日,艾玛·钱莱特-艾弗里(Emma Chanlett-Avery)在9DASHLINE发表文章,深入探讨了北约与东北亚国家之间,特别是日本和韩国的战略合作关系。文章指出,北约峰会连续三年邀请印太地区代表参会,显示了拜登政府深化北约与印太伙伴关系的决心。俄罗斯对乌克兰的战争促进了东北亚国家与北约之间的合作,特别是在制裁俄罗斯方面展现出共同立场。然而,日本和韩国在加强与北约关系时面临战略观点差异、资源和政治资本有限等挑战,美国政策向孤立主义和“美国优先”的转变也可能影响跨大西洋和印太联盟的地位。面对国际秩序的重大威胁,北约与东北亚国家的合作或许将成为不可或缺的选择。我们编译了该文,本文观点仅供参考,不代表山东大学俄罗斯与中亚研究中心立场。
随着美国国内政治在7月的动荡加剧,华盛顿主办了北约峰会,借此契机展示了拜登政府的外交政策方针。除32个成员国之外,日本、韩国、新西兰和澳大利亚这四个印太国家连续第三年参会,彰显了北约与印太地区伙伴关系的深化。白宫对此进展大肆宣扬,强调了这一关系对于保障两大区域的经济与安全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并明确指出,俄罗斯对乌克兰的侵略以及中国对俄的支持给北约带来严峻挑战。日本与韩国对于深化这一伙伴关系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与期待。然而,这一事件背后凸显的核心议题是:北约与印太地区的伙伴关系究竟有多坚实与稳固?这两个东北亚国家将在何种程度上与北约协调其战略重心?若美国的领导地位出现动摇,欧洲的盟友与这些亚洲民主国家是否仍能团结一致,共同维护定义国际自由秩序的机构与伙伴关系?
在全球地区冲突日益相互关联、战略观点趋于一致的背景下,尽管北约成员国与日本、韩国等领导人在深化合作方面仍面临诸多障碍,但随着俄罗斯在乌克兰的战争进入第三个年头,以及中国持续加强其在东海和南海的主权声索,这些政府或能找到克服分歧的共同目标。特别是在美国可能放弃其联盟承诺的情况下,这两个地区和平与稳定所面临的风险将显著增加。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促进北约与东北亚国家间的合作
东北亚与北约之间的联系并非新近建立,过去15年间,日本已逐步深化与北约的战略接触,在信息安全、反海盗等关键领域建立了实质性的合作关系。这一进程在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的积极倡导下得以加速,为双方未来的深入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在过去两年中,随着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入侵以及北约对中国战略挑战的日益重视,日本与北约的合作步伐显著加快
俄罗斯的这一侵略行为在日本国内引发了强烈反响,促使公众更加支持增加国防开支,同时也打破了日本与俄罗斯之间长期以来的微妙关系,特别是安倍政府多年来对俄罗斯总统普京的友好姿态。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迅速而有力地回应了俄罗斯的侵略行为,对莫斯科实施了严厉的经济制裁和其他金融限制,其力度远超2014年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时东京的反应。正如岸田文雄所言,“今天的乌克兰可能就是明天的东亚”,这一警告不仅揭示了俄罗斯侵略行为的严重性,也进一步巩固了日本与北约之间的共同战略愿景,加速了双方多年来的合作进程。
相较于日本,韩国与北约的关系虽然起步较晚,但同样在迅速发展。韩国总统尹锡悦积极推动与北约的关系,成为首位出席2022年马德里北约峰会的韩国领导人。尹锡悦总统同样谴责了俄罗斯的侵略行为,对莫斯科实施了制裁,并向乌克兰提供了人道主义援助。随着北约国家因支持乌克兰而耗尽自身军事库存,韩国利用其强大的国防工业为欧洲盟友提供了支持,特别是与波兰等北约成员国签订了价值约150亿美元的军购合同。此外,首尔还在考虑调整其不直接向冲突地区出口武器的政策,已向美国提供了炮弹等军事援助,并充分理解这些弹药将被用于支持乌克兰抵抗俄罗斯的侵略。
战略集团出现
当朝鲜领导人金正恩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于六月在平壤举行的峰会上正式确立战略伙伴关系之际,朝鲜半岛与乌克兰冲突之间的关联性显著增强。朝鲜向俄罗斯提供炮弹及导弹的行为,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紧急呼吁韩国首尔提供防空系统以抵御俄罗斯攻击的举动形成了鲜明对比。莫斯科当前正积极填补朝鲜迫切的军事需求,而北京亦坚定地站在莫斯科一方,这使得首尔难以再单纯基于经济和战略考量而回避对俄罗斯及中国采取必要的反制措施。地缘政治的演变以及韩国总统尹锡悦对国际伙伴关系的积极追求,促使首尔在战略立场上更加靠近北约。
普京与金正恩的峰会以及中国对俄罗斯的外交与经济支持,同样可能促使北约成员国更加关注日本与韩国所面临的重大安全挑战。对韩国而言,如何应对来自朝鲜的威胁一直是关乎国家存亡的重大议题,几乎决定了其所有外交政策的选择。日本亦对朝鲜日益增长的导弹及核武器能力深感忧虑。此外,中国快速的军事现代化进程、强大的经济实力,以及其日益强硬的领土主张,引发了首尔尤其是东京的强烈不安。
自冷战结束以来,北约始终密切关注着俄罗斯的动态。然而,“地理决定命运”这一说法已被打破,当前地理距离已不再是国家间关系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朝鲜与俄罗斯关系的日益紧密,并在军事优先事项上相互协助,这给韩国、日本及北约成员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威胁。朝鲜的弹药已用于袭击乌克兰,而俄罗斯的技术则强化了平壤的导弹能力。同时,中国也在为俄罗斯的国防工业基础提供支持,使莫斯科得以持续其战争行为。
美国的不确定性和孤立主义增强了印太地区与北约的关系
在韩国与日本强化与北约关系之际,两国正于这个选举年颇为焦虑地评估着各自与美国联盟的稳固性。在此背景下,韩国与日本不仅扩大了与本地区及欧洲伙伴的安全合作,也将北约纳入这一合作框架之中。拜登政府时期,诸如美韩日、美日菲、AUKUS(美英澳联盟)、四方安全对话等多边协议蓬勃发展。尽管拜登-哈里斯政府明确将联盟置于外交政策的核心位置,但前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却对美国联盟的价值表达了尖锐的怀疑,多次贬低北约及亚洲联盟的重要性。首尔与东京担忧,特朗普政府排斥多边主义的立场可能会使它们在面对日益咄咄逼人的中国时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美国国会内部孤立主义势力抬头,特别是共和党副总统候选人万斯成为反对美国对外参与的最响亮声音之一,这令欧洲与亚洲各国的国防规划者深感震惊。美国政策向孤立主义和“美国优先”的显著转变,可能会削弱或降低“跨大西洋”及印太联盟的地位。反之,各国政府正在积极寻找志同道合的伙伴,以加强维护国际规则与规范的基石,这可能会进一步推动北约与印太地区之间的合作。尽管目前北约与印太伙伴关系的制度化程度尚显狭窄,但战略观点的趋同有望巩固双方在乌克兰危机以外的更紧密伙伴关系,共同致力于维护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并在一定程度上稳定动荡的地缘政治格局。
印太地区与欧洲的利益重叠日益增多,但要发展更加紧密且基于行动导向的伙伴关系,仍面临巨大挑战。北约的核心关注点依然在欧洲,而日本与韩国的安全关切则主要聚焦于区域层面。距离的障碍以及战略视角上虽微妙但确实存在的差异,将成为难以逾越的鸿沟。鉴于资源与政治资本的有限性,北约最终将优先保障其周边地区的安全,韩国与日本亦会如此。尽管如此,面对国际秩序的重大威胁,特别是如果美国的全球安全承诺被削弱,这种程度的合作或许将成为不可或缺的选择。
(编译:杨雨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