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主义”的意识形态:能否持久发展?



文献来源:
原标题 The Ideology of Putinism: Is It Sustainable?
网站名称 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CSIS
文献链接:
https://www.csis.org/analysis/ideology-putinism-it-sustainable
本文作者赞同“普京主义”已经成为一种意识形态这一观点,并在文中论证了“普京主义”会帮助普京继续掌权。作者认为,普京主义带有深刻的沙皇俄国与前苏联的政治烙印,同时深受20世纪激进右翼主义等其他思想的影响,通过不断强调俄罗斯的伟大、特殊性以及同西方世界长久以来的斗争,进一步宣扬了帝国民族国家主义。“普京主义”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反西方主义,它与俄罗斯例外论相结合,大肆宣扬俄罗斯作为超级大国和先进文明国家的“弥赛亚意识”,旨在维护以俄罗斯民族为中心的多元文化主义、传统家庭观念和社会性别分工,同时旗帜鲜明地反对物质主义和个人主义。我们编译了该文,本文观点仅供参考,不代表山东大学俄罗斯与中亚研究中心立场。
20世纪90年代,叶利钦曾试图探索树立“俄罗斯理念”,但他失败了。普京在2000年就任总统时,并没有过分强调自己的意识形态,而是把自己塑造成一个顺应时代潮流的现代化领导人——回首过去,他并不反苏,展望未来,他也不主张反美或者反欧。然而在今天,随着克里姆林宫恢复苏联国歌、创建爱国青年团体“纳什”(Nashi)、不断宣扬对伟大卫国战争的崇拜……种种举措都说明,普京政府的态度已经发生了变化。
本文认为,普京政权确已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意识形态。正如上文所述,从20多年前普京执政伊始,克里姆林宫就在加强意识形态建设方面做出了严肃、持续并不断加强的努力。
普京主义带有深刻的沙皇俄国与前苏联的政治烙印,同时深受其他20世纪激进右翼主义思想的影响,通过不断强调俄罗斯的伟大、独特以及同西方世界长久以来的斗争,进一步宣扬了帝国民族国家主义。国家主义是普京意识形态的一个重要支柱,其内容包括建立一个强大而稳定的国家;“允许俄罗斯人做俄罗斯人”等;这种国家主义建立在俄罗斯例外论和俄国传统文化价值观的基础之上。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则是反西方主义,它与俄罗斯例外论相结合,大肆宣扬俄罗斯作为超级大国和先进文明国家的“弥赛亚意识”,旨在维护以俄罗斯民族为中心的多元文化主义、传统家庭观念和社会性别分工,同时旗帜鲜明地反对物质主义和个人主义。这种意识形态并非以哲学理论的形式进行系统科学阐述,而是通过标志化、符号化和大众文化等通俗形式进行传播,这就降低了它的准入门槛,使其更易于低文化层次人群所接受。
这种意识形态会帮助普京继续掌权吗?本文认为存在这种可能。首先,“普京主义”的意识形态植根于俄罗斯社会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倾向。在俄罗斯,与传统文化背道而驰的身份认同观点没有市场,叶利钦和自由主义的失败已经证明了这一点。普京政权致力于推广前苏联乃至沙皇时代的叙事主题,尽管许多学者认为这会使俄罗斯一味沉浸在过往的辉煌当中,缺乏未来愿景,但事实上,克里姆林宫却以复古和怀旧的形式为民众提供了一种展望:“像过去”的未来会更好,因为俄罗斯将重现往日的荣光。其次,调查显示,赞成走西方路线实现现代化的群体所占比例不断下降。普京政权的意识形态已经在俄罗斯占据了主导地位。即使在较为宽松的时期,俄罗斯社会层面对克里姆林宫宣传的抵制仍然是杯水车薪,能够公开挑战克里姆林宫权威的“亲西方”认同始终未能出现。与此同时,乌克兰战争导致俄罗斯境内自由主义者大量出走,这也使其变得更加困难。俄罗斯于2022年发动了对乌战争并与西方世界彻底决裂,这也促使普京政权在意识形态建设方面做出了更多努力。此外,经济衰退和战争爆发可能更有助于克里姆林宫开展意识形态建设工作,在动荡时期,人们往往更需要寻求归属感——这来源于与自身联系紧密的宗教、族群、民族或国家,逆境往往更能团结民众。最后,“普京主义”的意识形态具有极高的灵活性,其高效的传播策略和生动的叙述表达方式更容易为普通群众所接受。
综上所述,在俄罗斯,普京主义非但不会成为明日黄花,还极有可能在社会领域进一步扩大影响力。
(编译:李梦睿)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