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俄罗斯与中亚研究简报第十四期

作者: 时间:2025-03-24 点击数:

寒冬来袭:能源和经济因素对俄乌谈判的影响


   

     

文献来源:

原标题 Winter is Coming: How Energy and Economics Will Impact Negotiations in Ukraine

网站名称 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文献链接:

https://www.csis.org/analysis/winter-coming-how-energy-and-economics-will-impact-negotiations-ukraine


基于俄罗斯和乌克兰独特的地理位置,随着北半球冬季的来临,俄乌谈判面临的问题更加复杂。目前,各方担忧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能源价格波动、欧洲经济乏力以及欧洲民众舆论的转变。本文作者认为,乌克兰收复失地,同时追究俄罗斯责任的愿景并非完全不可实现特朗普政府应当采取双轨策略一方面通过增加能源出口缓解欧洲能源危机,降低欧洲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另一方面谈判期间应暂停对欧洲盟友征收关税只有将经济纾困措施落到实处,同时强化乌克兰前线的军事部署,基辅当局才能在谈判桌上掌握更多话语权。我们编译了该文,本文观点仅供参考,不代表山东大学俄罗斯与中亚研究中心立场。


能源危机与经济困局对欧洲立场的影响

当前国际形势复杂,政治、经济与民众舆论因素都有可能动摇欧洲对乌克兰的支持。由于俄乌问题尚未得到妥善解决,近年来欧洲能源价格始终居高不下适逢中东地区冲突频发引发国际能源市场持续波动这种不确定性加剧了欧洲等国的国内政治压力——特别是在明年2月即将迎来大选的德国。价格飙升的能源成本不仅影响民生,对工业也是致命打击,极有可能进一步减缓欧洲低迷的GDP增速。即使能稳定住局势,在经济增长乏力时期成本激增也会迫使多国政府改变原有立场,要求尽快结束战争,避免耗资巨大的军备竞赛。

屋漏偏逢连夜雨,在俄乌谈判即将开启的关键节点,欧洲迎来了一年当中最为寒冷的冬季。据有关部门预测,受拉尼娜现象影响,西欧可能遭遇寒天气,极端气候事件发生概率较高

这意味着欧洲的能源需求可能在最敏感的关口陡然激增,进一步加剧欧洲各国政府的压力。民调显示,今秋以来欧洲民众对乌克兰领导层的信任度显著下滑,对援乌力度的质疑声浪渐涨。这种情绪在势头正猛的右翼民粹政党及其支持者中尤为强烈。民意转向叠加寒流侵袭、能源价格波动与经济停滞,将形成特殊政治生态——欧洲领导人在谈判桌上向莫斯科施压、要求其接受乌克兰强硬立场的意愿将明显减弱


俄罗斯对乌克兰能源基础设施的打击如何加剧危机

能源问题始终是俄乌战争的核心问题之一。过去两年间,俄罗斯持续系统性地摧毁乌克兰电网、水坝和天然气设施等能源命脉。最新情报显示,莫斯科不仅没有收手,反而在冬季变本加厉使用导弹和无人机袭击民用能源设施——这种“以民逼政”的战略,旨在通过制造人道危机迫使乌克兰接受有利于俄方的停战条件。

当前乌克兰正经历极端严寒,全国40%发电设施被毁导致大规模停电,电价飙升至战前200%。这种能源绞杀战已显现效果:半数民众呼吁尽快和谈。尽管多数人明白谈判只是暂停而非终结战争,但面对供暖中断、医院停摆的生存危机,民众压力正成为乌克兰领导层决策的关键掣肘。

俄军的打击还暗藏地缘意图进入冬季以来,俄罗斯近期重点攻击利沃夫州地下储气库等连接欧洲的能源枢纽,既切断乌克兰每年数十亿美元的过境收入,又让依赖乌克兰储气的欧洲陷入能源危机。正如最新报道显示,乌克兰面临国内民生压力与国际支持动摇的双重困境


支持乌克兰需要超越军事援助

多数战争都会以谈判收场,此时军事因素尤为重要——交战会把战场优势转化为谈判筹码。但除了军事援助,外交支持同样至关重要,特别是对于民主国家而言。

美国的对欧能源与贸易政策,正通过间接方式为乌克兰谈判创造关键条件:

一、能源政策:美国可通过调整拜登时期的液化天然气出口政策影响国际市场价格。即便短期难见效,此举也能向欧洲传递美国作为稳定能源供应方的信号,消解欧洲的能源恐慌情绪

二、关税政策:特朗普政府若贸然施加高幅关税,可能加剧欧洲经济疲软并动摇美欧友好关系。尽管美国力争实现公平贸易,但任何政策都需权衡——避免变相鼓励其他威权国家效仿俄罗斯的领土吞并行径。

即便没有外部压力,俄乌战争也可能在未来9个月内走向终点:乌克兰兵员枯竭,俄罗斯经济濒临崩溃。但战争如何收场,将定义自由世界的未来格局。

(编译:李梦睿)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下一页

版权所有:山东大学俄罗斯与中亚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