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正以自己的方式与世界合作


文献来源:
原标题 Central Asia is partnering with the world on its own terms
网站名称 East Asia Forum
文献链接:
https://eastasiaforum.org/2024/12/05/central-asia-is-partnering-with-the-world-on-its-own-terms/
韩国中部大学助理教授、韩国外国语大学副教授穆罕默德·法提赫·厄兹塔尔苏撰文指出,2024年中亚崛起为全球焦点,吸引了欧洲和亚洲大国的关注,俄罗斯和中国在地区影响力上的竞争加剧。中亚国家并非超级大国权力博弈的棋子,而是正日益主张其自主权和国家利益。在这一年,俄罗斯和中国加强了同中亚地区的互动。此外,许多国家试图加强与中亚国家的关系,特别是在关键矿产和中间走廊领域。2025年,中亚需要在推动经济多元化、可持续合作和自主性之间取得平衡,同时确保该地区从外国投资和合作中获益。我们编译了该文,本文观点仅供参考,不代表山东大学俄罗斯与中亚研究中心立场。
2024年,中亚成为全球舞台上的关键参与者。中亚已成为竞争加剧的战场,尤其是在俄罗斯和中国之间。随着2025年的临近,中亚国家日益关注经济多元化、可持续合作和维护国家自主权,同时在外国投资与合作中获益。
中亚已经从一个仅是其他国家展开权力博弈的舞台转变为一个主张自主的地区。随着该地区国家崛起为中等强国,对全球事务作出了重大贡献,特别是在能源、交通和冲突调解领域。该地区和域外多方建立了稳固的伙伴关系,在关键的矿产领域获得了影响力。2024年的事态将以更强的力度继续发展,并在2025年塑造双边和多边关系。
2024年,俄罗斯和中国加强了同中亚地区的互动。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于2024年访问了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不出所料,这些高层会晤强调了维持牢固关系和寻求国际对俄制裁解决方案的重要性。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哈萨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的访问表明,中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依然显著。习近平呼吁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维护“上海精神”,抵御各种威胁。
在这一年里,许多国家试图加强与中亚国家的关系,特别是在关键矿产和中间走廊领域。欧盟正试图防止中亚地区受到中国的金融影响。除了“全球门户”项目外,欧盟还定期举行会议,旨在建立连接中亚和西方的综合互联互通体系。美国也密切关注中亚的关键矿产,以减少该地区对中国的依赖。
英国和德国制定了一项新的中亚政策,特别是鉴于俄乌战争和对中国在该地区影响力日益增长的担忧。英国外交大臣戴维·卡梅伦2024年4月的多次访问预示一个“新时代”的开始。在访问期间,双方达成了加强能源、经济和教育合作的协议,并计划建立“5+1平台”。英国政府还发布了《处于十字路口的国家:英国在中亚的参与》,该报告指出,英方将战略性地构建与中亚国家的关系,以应对来自俄罗斯和中国的竞争。对英国来说,必须防范俄罗斯和中国给中亚带来的威胁。中亚国家反对这种家长式的做法。
2024年9月,德国总理奥拉夫·朔尔茨访问该地区并参加第二届德国—中亚峰会。与英国相似,德国政府将此次访问描述为“为(双方)关系注入新的活力”。朔尔茨强调,俄乌战争催生了新的地缘政治现实,凸显了中亚日益重要的地位。这次访问取得了两个关键成果——中亚国家经由德国支持“全球门户”项目,以及德国可能通过乌兹别克斯坦将阿富汗籍罪犯驱逐回阿富汗。尽管这些事态取得了积极进展,但德国对阿富汗塔利班政权的立场及其对中亚国家与塔利班关系的批评态度,仍然给德国和中亚国家的关系带来挑战。
2024年6月,韩国总统尹锡悦的访问与欧洲领导人的访问相比,具有不同的意义。韩国奉行传统而稳健的中亚政策框架,并通过尹锡悦总统宣布的“K—丝绸之路倡议”深化了与该地区的关系。韩国避免了可能加剧紧张局势的言论,而是采取了双赢的做法,聚焦于基于伙伴关系的资源外交,此举受到中亚的欢迎。
土耳其是另一个高度重视该地区的国家,通过采用通用突厥字母表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该国在所谓的突厥国家组织内作出了重大努力,继续寻求与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纽带的中亚国家展开更密切的合作。通过从放弃西里尔字母到转用突厥语通用的拉丁字母,土耳其旨在加强所谓突厥国家之间的交流。此外,土耳其还规定在学校课程中强制使用“突厥斯坦”一词,而不是“中亚”。
中亚在国际舞台上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这受到中国不断扩大的经济影响力、俄罗斯的地缘政治举措以及诸如“中间走廊”等关键项目的影响,这些因素对区域互联互通和关键矿产行业至关重要。但是,欧盟的影响力可能会因其在该地区的周期性参与和疏离模式而受到影响。这种不一致的做法可能会限制其建立持续伙伴关系和维持影响力的能力,尤其是与中国和土耳其等持续参与的国家相比。
中亚国家预计将重视“C5+”框架下的多边关系和组织结构。在这一框架下,中亚国家将与世界各国发展关系,并涌现出新的组织倡议。
中亚地区不再是任何一个超级大国的后院。在当前追求平等互利共赢伙伴关系的时代,西方国家被期望作为可靠的合作伙伴为项目做出贡献,而非扮演“保护”角色。在不考虑地区现实的情况下,批评中亚国家或迫使他们改变对阿富汗等敏感问题的政策,可能不会被该地区积极接受。削弱俄罗斯和中国影响力的努力也难以取得预期的结果,因为中亚国家视这些努力为缺乏信任基础的短期政治操作。
(编译:王天宽)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