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俄罗斯与中亚研究简报第十六期

作者: 时间:2025-09-25 点击数:

中国贷款如何适应中亚现实

                           


文献来源

原标题 Chinese Lending Adapts to Central Asias Realities

网站名称 The 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

文献链接:

https://carnegieendowment.org/posts/2024/08/china-investment-central-asia-debt?lang=en


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的《中国地方/全球》(China Local/Global)项目旨在打破一种流行的叙事:中国通过输出其发展模式并将其强加于其他国家来扩大全球影响力,但事实并非如此。中国通常更倾向与当地行为体和机构合作,同时调整和吸收当地传统的形式、规范和做法。美国中亚大学(AUCA)国际与比较政治系兼职副教授纳尔吉扎·穆拉塔利耶娃的《中国贷款如何适应中亚现实》一文即是这一项目成果的一部分,旨在说明中国与中亚借款国的关系并非千篇一律中国金融机构已适应并运用了不同的模式,展现了其作为贷款国的灵活性。我们编译了该文,本文观点仅供参考,不代表山东大学俄罗斯与中亚研究中心立场。


中国向世界各地发展中经济体提供贷款引发了密切关注。一些分析人士甚至指责中国在进行“债务陷阱外交”。但在中亚,中国与借款国的关系并非千篇一律,中国金融机构已调整并运用了不同的模式,展现了其作为贷款方的灵活性。

无论是在债务金额方面,还是在与中国打交道的看法上,中国的中亚借款国都存在着差异。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并不认为其债务偿还义务构成政治弱点,甚至不构成经济威胁。相比之下,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则更为脆弱,但这些国家实力较弱,即使没有中国的融资,也难以控制糟糕投资带来的政治后果,且经济基本面往往很贫瘠。土库曼斯坦则坚称已与中国达成和解。

同时,北京的灵活性也使借款国拥有一定的自主权。虽然中亚脆弱国家缺乏议价能力,但像阿斯塔纳和塔什干这样的富裕国家拥有更的筹码。例如,它们能够通过谈判争取更优惠的条件,而其他国家则不得不以自然资源(例如资源出口)作为抵押来偿还债务。

虽然欠中国的债务是一个地方性问题,但关键变量是国家的强弱,而不是中国所谓的“一刀切”式的债务陷阱策略。为了成功地与中国谈判,中亚国家需要加强区域合作,并建立既灵活又强大的机构,以行使必要的自主权。

                   哈乌土三国对华债务状况

2023年上半年,中亚地区对华债务总额达157亿美元,占该地区外债总额的7.6%。

哈萨克斯坦对华债务按该地区标准来看是最易于管理的。哈萨克斯坦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月1日,哈萨克斯坦对华债务总额达92亿美元,主要欠中国进出口银行。但哈萨克斯坦对华债务仅占其国内生产总值(GDP)的3.5%左右,这一数字三年来几乎没有变化。

中国是哈萨克斯坦十大债权国之一,其他债权国包括荷兰、英国、美国、法国、以及离岸避税天堂百慕大和俄罗斯。其他主要债权包括跨国金融机构,尤其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该银行总部位于北京,中国是其最大股东。

相比之下,在乌兹别克斯坦,由于塔什干的政治控制力较强,社会尚未因该国不断增长的外债而出现太多社会或政治动荡。截至2023年7月1日,中国是乌兹别克斯坦最大的债权国。塔什干欠北京38亿美元,而乌兹别克斯坦的其他主要债权国——日本和韩国——分别向乌兹别克斯坦提供了21亿美元和9亿美元的贷款。

然而,乌兹别克斯坦通过向各种贷款机构借款来降低其信用风险:2022年,其36.8%的债务来自亚洲开发银行和世界银行等国内外金融机构。

乌兹别克斯坦还利用中国贷款支持盈利行业,从而管理债务负担。例如,2015年,中国向乌兹别克斯坦提供了3.5亿美元贷款,用于建设一条连接波普市和安格连市的铁路(总耗资16亿美元)。该项目将工业化、人口稠密的费尔干纳谷地与乌兹别克斯坦其他地区连接起来,其盈利能力足以使塔什干按时偿还项目相关债务。

更令人感兴趣的是中国对土库曼斯坦的贷款。中国主要投资于土库曼斯坦的能源项目,并资助了土库曼斯坦中国天然气管道的建设。虽然官方没有关于中国贷款金额的信息,但各种评估表明,阿什哈巴德欠中国的债务约为120亿美元。2021年,阿什哈巴德宣布已与北京达成和解。然而,也有人认为土库曼斯坦以实物形式偿还了债务,即天然气供应,这代表了对自然资源的投资计划。

目前,该地区最薄弱的两个国家——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面对的境况要严峻得多

                 塔吉克斯坦对华债务状况

据塔吉克斯坦财政部统计,截至2024年1月1日,其外债总额达32亿美元,占GDP的26.9%。该国最大的债权国是中国,欠中国9亿美元,其中大部分来自中国进出口银行。

过去一年,塔吉克斯坦已偿还2.75亿美元。其中约58%来自国家预算其余来自杜尚别(Dushanbe)国际机场、巴尔基托吉克电力公司和帕米尔能源公司等国有企业。这些公司大多从事能源生产或销售,而这些经济领域由国家垄断,且极其不透明。

塔吉克斯坦财政部长法伊齐丁·卡霍尔佐达(Faiziddin Qahhorzoda)坚称,该国在偿还中国债务方面没有任何问题。然而,由于国家预算的保密性,这些保证无法得到证实。

即使卡霍尔佐达的说法正确,也不清楚该国为何不得不采取如此富有创意的解决方案,例如无限期地将两处金矿租赁给中国公司,以支付杜尚别2号火电站的建设费用。

值得注意的是,许多中国公司都是塔吉克斯坦的活跃投资者,中国占该国外国投资的30%,是该国最大的外投资者。事实上,中国公司在塔吉克斯坦可以自由经营,有些公司甚至依法免税。

杜尚别甚至准备向中国公司开放潜在的敏感经济领域,议会2015年决定允许中塔合资企业Juntai-Khatlon-Sin Silu在哈特隆地区的多个地区种植棉花,就证明了这一点。

与此同时,在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任何与中国公司进行的农业土地交易,无论是购买还是租赁,都遭遇了激烈的抵制。2004年,吉尔吉斯斯坦政府计划将伊塞克湖地区的土地租赁给中国开发商,用于建设旅游区,但由于遭到广泛反对,该计划最终被取消。2009年,哈萨克斯坦因有报道称将向中国企业租赁100万公顷土地而爆发抗议活动。2016年,在哈萨克斯坦再次试图合法允许外国人租赁土地而引发抗议活动后,时任总统努尔苏丹·纳扎尔巴耶夫下令暂停所有与外国投资者的土地交易。

相比之下,塔吉克斯坦对中国农民和矿工仍然热情友好。在杜尚别努力偿还债务之际,当地专家并未排除将更多金矿置于中国控制之下的可能性。

中亚各国之间的这些差异有助于解释中国作为该地区贷款方所采取措施的灵活性。对于吉尔吉斯斯坦而言,由于可能引发动乱,动用自然资源资产偿还债务是不可能的,而中国出于声誉受损的担忧,更倾向于避免这种情况。因此,中国对比什凯克采取了不同的策略。

                    吉尔吉斯斯坦对华债务状况

截至2023年底,吉尔吉斯斯坦欠中国进出口银行17亿美元,中国占吉尔吉斯斯坦对外负债的36.7%。这些负债大部分是在前总统阿尔马兹别克·阿坦巴耶夫(2011年至2017年任职)任期内借入的,用于能源和基础设施项目。

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同年的抗议活动导致萨迪尔·扎帕罗夫上台执政,吉尔吉斯斯坦政府随后向包括中国在内的债权国请求更多时间偿还债务。沙特阿拉伯、土耳其、阿联酋,以及德国复兴信贷银行(KfW)和国际保险公司裕利安怡(现为安联贸易)均向吉尔吉斯斯坦承诺不额外收取利息。

中国的要求更为严格,同意给予吉尔吉斯斯坦六年期限,同时将贷款利率提高2个百分点,这将使比什凯克额外支付380万美元的利息。除非吉尔吉斯斯坦增加借款,否则其对北京的债务偿还额将在2025年至2027年达到峰值,2035年将是最终还款期限。

在追讨吉尔吉斯斯坦债务时,中国必须谨慎行事。它不能像对待杜尚别那样对待比什凯克历史上不乏中吉合作项目在动荡中失败的例子。例如,2020年,示威活动导致纳伦地区的一个物流中心项目被搁置。更普遍的情况是,2020年吉尔吉斯斯坦发生了数百起抗议活动,而在塔吉克斯坦,民众走上街头的情况仍然罕见。

比什凯克可能缺乏资金偿还其欠北京的债务。然而,吉尔吉斯斯坦公众对中国的怀疑态度意味着,像塔吉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那样,以物易物的方式偿还债务并非可行。由于无法向中国提供资产或采矿特许权,吉尔吉斯斯坦不得不转而采取税制改革、国有化等措施来筹集资金。

这并不是说中国没有在吉尔吉斯斯坦投资。在吉尔吉斯斯坦运营的中国银行以优惠利率提供贷款,以换取与中国公司合作项目的承诺,这是一种诱人但又充满挑战的安排。一个值得关注的案例是,中国公司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Tebian Electric Apparatus)利用中国融资,对比什凯克的一座火力发电站进行了现代化改造。然而,该发电站在2018年和去年冬天发生故障,导致数十万户家庭断暖,引发了争议。

鉴于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北京和比什凯克都会对潜在的合作项目进行彻底审查。例如,一项长期备受争议的案是修建一条从中国经吉尔吉斯斯坦通往乌兹别克斯坦的铁路(简称CKU),该案已筹备了25年。预计该铁路的造价高达80亿美元,远高于最初预计的15亿美元。

由于外债已经很高,吉尔吉斯斯坦对进一步增加债务持谨慎态度。双方决定成立一家合资公司:中方持股51%,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各占24.5%。此外,中国政府承诺向该财团提供23.5亿美元的低息贷款。根据最的公告,该项目预计于2024年10月开工。

然而,关于该项目最终成本的信息各不相同。吉尔吉斯斯坦总理阿基尔别克·扎帕罗夫估计约为80亿美元,而乌兹别克斯坦交通部副部长贾苏贝克·乔里耶夫则表示,该项目成本仅为51亿美元。据吉尔吉斯斯坦国家铁路公司“吉尔吉斯捷米尔铁路”首席执行官阿扎马特·萨基耶夫称,预计成本甚至更低,为47亿美元。

所有这些都发生在中亚国家争夺中国商品运输和再出口主导地位之际。在独立后的最初几年,各共和国对中国投资心存疑虑。如今,它们正竞相成为该地区的物流枢纽,以获取相关(以及预期)的利益。

在应对这种动态时,中国不愿直接免除债务。至于如何收回债务,则是另一回事,而且中国准备行使一定的自由裁量权。有时,中亚国家会建议中国根据自身情况调整应对策略。

2023年初,扎帕罗夫向吉尔吉斯斯坦的债权人提议免除该国的债务作为交换,比什凯克将承担各种绿色项目。尽管一些欧洲国家已经同意了这一安排,但中国只对“债务换自然”表示了兴趣,即通过举债为各种绿色项目和气候适应型基础设施提供资金。

中国专家并未完全否定此类交易。然而,他们指出,需要建立国际公认的机制来执行(并支持)目前尚处于萌芽阶段的“债务换自然”项目。前进出口银行副行长张文才明确表示,债务换自然“目前不可行”。

               各国适应力与灵活性

因此,中国似乎更倾向于给予借款人更多偿还债务的时间,尽管利率会更高,而不是为了换取环境承诺而免除债务。尽管如此,中国似乎已准备好投资某些绿色项目。

2023年10月,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中国与中亚国家通过了一项在该地区发展绿色技术的联合行动计划。诚然,中国对中亚绿色经济的投资并非史无前例。然而,三到五年前,中国的重点是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2023年5月中国—中亚峰会之后,中国加大了对吉尔吉斯斯坦投资。

此次峰会签署了一项投资协议,将在吉尔吉斯斯坦伊塞克湖地区建设一座1000兆瓦的太阳能发电厂。未来几年,中国企业将帮助吉尔吉斯斯坦各地建设多座太阳能和风能发电厂。此外,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都将参与在吉尔吉斯斯坦设立一家中国电动汽车组装厂。

尽管与中国就绿色项目进行了广泛的讨论,但这些举措仍处于规划阶段。与此同时,中国与中亚国家真正的合作仍然集中在煤炭等污染行业。

2023年,有消息称吉尔吉斯斯坦政府打算将六个煤矿纳入中国投资者的控制之下——尽管国内投资者对此很感兴趣,但吉尔吉斯斯坦还是这么做了。与此同时,国有企业吉尔吉斯斯坦科米尔公司与两家中国公司签署了一项协议,将在中亚边境附近建设煤炭物流中心。

国家将保留三处煤矿的许可证,但70%的煤炭产量将归中国投资者所有。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将取代乌兹别克斯坦,成为吉尔吉斯斯坦煤炭的最大接收国。

刺激非大宗商品出口可以帮助中亚国家节省预算并扩大其制造业。受影响最严重的共和国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与中国的贸易存在不平衡,根据国际贸易中心的数据,从中国进口的制成品占贸易额的90%以上,向中国出口的则是原材料。然而,尽管杜尚别和比什凯克可能对此感兴趣,但北京并不急于向它们开放市场。

哈萨克斯坦的情况正在逐渐改变,相比之下,哈萨克斯坦的债务偿还能力尚可。 2023年,哈萨克斯坦对华出口增长34.7%,达到147亿美元。事实上,阿斯塔纳向中国出口的商品种类越来越多。2024年初,阿斯塔纳庆祝解除对华牲畜产品出口限制。

                结论

中国贷款在中亚地区日益成为敏感话题。对各共和国来说,获得中国融资并非难事,偿还债务却并非易事。尽管北京可能是一个灵活的债权,会考虑借款人的经济潜力、政治体制以及政治精英的顺从程度,但它几乎不任何让步,也不愿重组债务。

在中亚各国,中国贷款不透明,贷款的细节公开含糊其辞,尽管借款人在签订合同时或许对其了如指掌。具体细节只有在事后才会公开,而且贷款往往附带条件,这进一步加剧了追踪这些交易的难度。较长的还款期也鼓励借款人以实物形式偿还债务,例如以自然资源、战略资产和企业,甚至土地或税收减免等形式偿还。或者,借款人可以选择在更长的还款期内支付更高的利率。

因此,未来十年将考验中亚国家有效管理外部债务的能力,以及中国分享其经济奇迹成果而非利用其成果的意愿。但所有发展中经济体都可以从中亚学到的一点是,没有什么可以替代练好内功所能带来的杠杆作用。事实证明,至少在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强大的机构、公众理解、多元化的贷款组合以及可持续的项目,是比随意借贷更有利于与中国合作的良方。

  (编译:张涛)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下一页

版权所有:山东大学俄罗斯与中亚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