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俄罗斯与中亚研究简报第十六期

作者: 时间:2025-09-25 点击数:


中国在中亚地区日益增长的影响力


                            



文献来源:

原标题 Chinas Growing Role in Central Asia

网站名称 E-International Relations

文献链接:

https://www.e-ir.info/2025/02/16/chinas-growing-role-in-central-asia/


尼赫鲁大学国际政治专业博士阿坎莎·米娜的这篇论文清晰地勾勒出中国在中亚影响力全方位和深层次增长的图景。它指出这种增长源于中国内在的经济、安全和战略需求,并因俄罗斯的相对弱势而加速。论文也客观分析了中国扩张面临的内部挑战和外部反应,以及中亚国家在其中扮演的平衡角色。核心结论是,中国已成为塑造中亚未来的最关键外部力量之一,其与俄罗斯在该地区的互动将深刻影响欧亚大陆的地缘政治格局。我们编译了该文,本文观点仅供参考,不代表山东大学俄罗斯与中亚研究中心立场。


为应对哈萨克斯坦近期对美国能源进口征收报复性关税,中国主要能源企业代表团于2025年2月访问哈萨克斯坦,探索新的贸易机会。此次访问凸显了中国致力于在中西方紧张局势不断升级的情况下通过贸易、基础设施投资和能源合作深化与中亚经济联系的承诺。传统上,俄罗斯因其苏联时代的遗产和安全关系而在中亚发挥主导影响力。然而,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以及与中亚国家不断扩大的经济伙伴关系使中国成为该地区的关键参与者。随着美国的参与度减弱,俄罗斯仍专注于乌克兰冲突,中国利用经济伙伴关系、基础设施项目和战略外交与中亚国家深化合作关系。

中国已成为中亚的主要贸易伙伴,甚至在经济影响力上超过了俄罗斯。2023年,中国与中亚的贸易额达到89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7%。这一激增凸显了中国通过投资、贸易协定和基础设施项目巩固其经济地位的努力。哈萨克斯坦仍然是中国在该地区最重要的经济伙伴,到2024年底,双方贸易额将达到438亿美元,比2023年增长9%。同样,乌兹别克斯坦已将与中国的关系升级为“全天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将贸易额从140亿美元提高到200亿美元。中国对乌兹别克斯坦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投资增长了五倍,凸显了中国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视。基础设施建设是中国参与中亚事务的基石中吉乌铁路是作为标志性项目在为中国提供一条直接进入该地区的通道,减少对俄罗斯的过境依赖。这符合中国在国际动荡背景下实现贸易路线多元化的更广泛目标。

中国也扩大其在能源领域的影响力和投资。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横跨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和中国,对中国的能源安全战略至关重要。这一基础设施确保了天然气的稳定供应,同时为中亚国家提供了俄罗斯控制的替代路线。2023年10月,KazMunayGas(KMG)和中国化学工程集团公司同意在 Atyrau 炼油厂建设一座燃气轮机发电厂。该设施旨在提高电力供应可靠性并支持阿特劳地区的能源需求。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正在与哈萨克斯坦的Samruk-Kazyna合作实施四个石油和天然气项目。在地区范围内,中石油计划于2025年恢复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D线的建设,等待与土库曼斯坦的天然气供应合同敲定,将进一步加强中国与该地区的能源联系。

中国在在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的开采基本矿产方面发挥着主导作用,与哈萨克斯坦的经济联系也在不断加强。2022年,中国从哈萨克斯坦进口的钼额增至约1960万美元。同时,塔吉克斯坦向中国出口总额中锌占1.5%,铜占17.5%,这表明中国对中亚矿产的影响力不断增强,以及中亚国家原材料开采的潜力。尽管中国的经济足迹不断扩大,但中亚国家对过度依赖仍持谨慎态度,并积极寻求多元化伙伴关系,包括与美国的接触。

中国在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进行了大量投资,为道路、桥梁、医院和政府大楼等重要基础设施项目提供资金。这些投资反映了中国促进经济发展作为确保地区稳定的手段的更广泛战略。中国一直是塔吉克斯坦不断扩大的交通基础设施的最大捐助国,占总价值的26%,约5.702亿美元。其中,3700万美元是赠款,其余5.332亿美元是贷款。

2023年中国—中亚峰会在西安举行,这标志着中国在中亚地区战略的转折点。从历史上看,中国通过上海合作组织与中亚国家接触,俄罗斯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独立的中国—中亚峰会的举办标志着中国在该地区的自信日益增强,以及向减少俄罗斯传统影响力的战略转变。中国在峰会期间宣布,将升级双边投资协定,出台更多贸易便利化举措,加快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D线建设,并给予中亚国家260亿美元的融资支持和无偿援助。在峰会上,中国承诺提供大量发展援助、扩大能源伙伴关系并加强安全合作,体现了其对地区稳定和经济一体化的更广泛承诺。

中国在经济上是中亚的主要参与者,在政治问题上也越来越多地表明自己的立场。中国采取的外交立场偶尔会偏离俄罗斯的利益。例如,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22年9月14日访问哈萨克斯坦期间宣布,中国支持哈萨克斯坦的独立和领土完整,反对任何干涉其内政的行为,以回应俄罗斯民族主义言论,中国公开支持哈萨克斯坦的领土完整。然而,尽管有这些政治行为,中国对直接参与该地区的安全问题仍持谨慎态度。虽然中国在塔吉克斯坦保持军事存在并部署私人保安公司来保护其投资,但它继续在俄罗斯既定的安全框架内运作,而不是试图取代它。这种谨慎的做法在中国对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之间的边境冲突反应有限时尤为明显,表明中国不愿在该地区承担直接的安全保障角色。

与此同时,由于乌克兰战争的持续,俄罗斯在中亚的传统主导地位已经减弱。中亚各国政府正在与莫斯科保持距离,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公开拒绝俄罗斯在乌克兰的领土主张。此外,俄罗斯主导的欧亚经济联盟一直在努力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竞争,而后者提供了更大量的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因此,中国在中亚地区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填补了俄罗斯地缘政治影响力下降留下的空白。

虽然中国在中亚的参与历来侧重于经济投资,但其安全影响力正在稳步扩大。中国加大了军售、军事合作和反恐力度。2010年至2014年间,中国军品出口仅占中亚军火进口总额的1.5%,但到2019年,这一数字已飙升至18%。2021年,塔吉克斯坦内政部与中国公安部和警察部队达成协议后,批准建设新基地,这是一项重大进展。签署该协议的是公安部,而不是中国军方,这一事实表明,面对对邻国阿富汗不稳定局势日益增长的担忧,反恐是当务之急。与保持直接军事存在的俄罗斯不同,中国在安全合作方面采取了不同的方式。中国没有部署常规部队,而是依靠私人军事和安全承包商(PMSC)来维护其经济利益和基础设施项目。这些承包商通常由前中国军人领导,保护中国在中亚的投资。这些私营军管公司通过提供武装保护、情报收集和军事训练等各种服务来处理从恐怖主义到影响中国工人和项目的地方动荡等安全问题。根据其安全外交和更大的全球安全倡议,中国利用私军私人服务中心加强安全合作并增加其在该地区的影响力。中骏集团、中国安防集团等已在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国设立了分公司。

中国于2022年提出全球安全倡议,加强其对地区安全的承诺。全球安全倡议优先考虑主权、不干涉和反恐合作,与面临国内稳定挑战的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的安全优先事项保持一致。除了军事接触之外,中国还加强与中亚国家的执法合作。中国已经制定了情报共享协议、警察培训计划和网络安全举措,旨在打击有组织犯罪和恐怖主义。这些努力服务于中国在维护地区稳定的同时保护其经济利益的更广泛目标。

尽管中国与中亚的经济和安全联系不断增强,但当地的抵制构成了重大挑战。公众对中国投资的反对是由于对债务依赖、土地征用、就业流失和环境影响的担忧。2016年,哈萨克斯坦拟议的土地改革引发了全国范围内的广泛抗议,因为许多公民担心这些变化会让中国投资者购买大片哈萨克斯坦土地。政府对《土地法》进行了修正案,其中包括向外国投资者出租农业用地长达25年的规定。鉴于中国在该地区的经济影响力越来越大,这导致公众担心中国可能拥有哈萨克斯坦的土地。示威活动发生在阿拉木图、阿特劳和阿克托别等主要城市,吸引了数千人。抗议活动迫使哈萨克斯坦政府暂停了改革,并暂停向外国人出售土地,凸显了人们对国家主权和经济依赖中国的根深蒂固的焦虑。

2019年,包括哈萨克斯坦的阿斯塔纳、阿拉木图和扎瑙岑在内的多个城市发生了抗议活动。示威者反对中国的工业项目,担心环境危害和经济对中国的长期依赖。人们还普遍怀疑,中国的投资将导致中国工人获得土地租赁或永久定居点,进一步加剧公众的不满情绪。在吉尔吉斯斯坦的纳林,爆发了暴力抗议活动,反对中国计划耗资2.8亿美元的物流和工业项目。抗议者担心潜在的环境破坏、外国公司获取土地以及当地社区缺乏经济利益。骚乱导致一些中国支持的项目被取消

中国在中亚日益增长的贸易、安全和政治影响力是其更广泛的地缘政治利益的关键试验场。这种接触的未来将取决于中国能否平衡其经济利益与当地关切,确保其不断扩大的作用有助于稳定而不是助长紧张局势。中国在中亚的影响力正在稳步增强,使其成为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和安全伙伴。在全球安全倡议(GSI)、“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国—中亚(C5+1)机制等框架下,中国通过提供金融投资、安全合作和外交接触来深化其存在。这种做法受到了寻求经济增长和稳定的中亚各国政府的好评。尽管俄罗斯仍然是该地区的主要地缘政治参与者,但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其影响力正在减弱。中国强调尊重主权和促进发展,有助于巩固其与中亚国家的关系。然而,当地对中国投资的抵制以及与俄罗斯潜在的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等挑战依然存在。中国区域战略的长期成功将取决于其在保持战略立足点的同时处理这些复杂问题的能力。

(编译:韩柯)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下一页

版权所有:山东大学俄罗斯与中亚研究中心